自去年开始,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动作可谓相当频繁,大有一鼓反击新势力厂商的气势。
但要说当中鸡血打得最多的厂商,各位车迷们首先想到的,大概率会是大众以及他们的ID.系列。
传统车企的先行者:大众与ID.车系
尽管大众更多时候还是以沉稳的形象示人,但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,他们的确领先于不少传统车企。以国内为例,早在2019年末,大众在安亭建立起了首个纯电动汽车工厂。
在一年后,国产版本的ID.4车型ID.4 X以及ID.4 CROZZ正式发布。算是正式吹响了大众以全新姿态,进军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号角,过去那些个什么e-GOLF,大家就当“无事发生”,好不?
到2021年,尺寸更大的ID.6 X/ID.6 CROZZ正式登场,进一步开拓了大众新能源车的产品线,之后,已在海外上市有一段时间的ID.3也在国内正式发布,有不少声音认为这是20万以内最值得考虑的合资纯电车……
不管怎样,至此,价格涵盖15-30万区间的大众ID.车系正式在中国市场集结完毕,与其它合资品牌相比,能够在这一价格区间推出相对完整的产品线,也就只有大众做到了。
而从总体销量来看,ID.家族的成绩尚算理想。去年12月份ID.家族总共销售了13787台,连续4个月破万。尽管对比起海外市场的表现并不出挑,甚至全年70625台的销量也尚未达到大众在国内制定的“8万辆”目标。
但整体向上的趋势,也让大众ID.家族在未来的表现更值得期待。
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,但…
除了大众以外,也有越来越多的合资传统车企高调宣布,将在今年加入国内新能源的战场当中,比起过往小打小闹的油改电,可以说是热闹得多。
前有凯迪拉克带着它的奥特能平台以及豪华SUV LYRIQ,意图分一杯羹;后有被消费者普遍认为不看好纯电产品的丰田,推出了纯电架构e-TNGA以及新车bZ4X,啪啪啪地打红了自己的脸;
就连本田,也拿出了他们的智能高效纯电架构e:N Architecture,并计划在今年正式上市e:NS1/e:NP1两款纯电车。
但问题在于,消费者对于传统车企的纯电产品并不太感冒,这也同样可以从ID.家族整体上升但数据并不算亮眼的销量当中看出。
很大一个原因,体现在造车理念上的差异,即便大部分的传统车企早早意识到油改电的局限性,并加快速度投入纯电平台,但这些新能源产品的实际体验并没有与原本的燃油产品脱离开来。
即便有所创新,但各个细节带给用户的新鲜感并不足。
这些细节可以具体体现在科技配置上,相对于新势力产品五花八门的玩意,传统车企还是过于保守。甚至极端地说,很多被新势力玩剩下的东西,传统车企才开始跟进。
再就是直营店的销售模式,比起新势力的急速扩张,在这一方面传统品牌的转型是相当缓慢的。
更别说那些相当激进的营销案例,其带来的话题度,绝非传统车企那种缺乏新意的形式能比的。
哪怕像大众ID.系列稍微开化,整点联名跨界的活,跟某些新势力品牌创始人直接拿燃油车开刷相比,带来的话题度还是小巫见大巫了。
那么,传统车企的产品就没有任何优点了吗?也并非如此,他们有着经过多年积累的品牌力以及信誉度,丰富的造车经验也让纯电产品的驾乘表现更为成熟。
——如果在早些年新势力产品还没成气候,市场没什么产品可以选时,传统车企就意识到纯电领域的可塑性时,强调这些东西倒是很有说服力的。
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新势力的口碑逐渐累积,加上高强度的市场营销轰炸,带着这些个东西姗姗来迟的传统车企产品,在普通消费者看来,这些所谓的优势,没有那么明显了。
传统车企还可以做点什么?
毫不夸张地说,新能源产品将传统车企以及新势力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,在政策的诱导、消费者观念已然转变等等因素的影响之下,新能源尤其是纯电领域,在国内的发展只会更为繁盛。
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,除了加快速度建立起完整的纯电产品线,传统车企可以做的事,其实还有很多。
最简单的,便是试图为产品赋予更多的亮点,最起码,譬如在科技配置上带来更多新鲜感,营销上也需要更多的噱头。
至于涉及到销售领域的问题,在加快直营店建设的同时,更充分利用现有的传统销售渠道,才有机会打破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