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10月,在1024小鹏汽车智能日上,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立下FLAG:“明年第一季度,小鹏汽车的车辆将会以高速自主导航驾驶(NGP)的方式,从广州出发一路北上并抵达北京,全程超过2000公里”。
当时很多人对这个出身互联网的造车“门外汉”的发言嗤之以鼻,只是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。但当事人何小鹏显然没开玩笑,甚至对自家的自动驾驶充满信心。
来到次月的广州车展上,何小鹏甚至直接向当时自动驾驶领域领头羊特斯拉放狠话“明年开始,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”。
时间来到2021年1月26日,小鹏P7迎来了Xmart OS 2.5.0系统,这个号称小鹏P7“史上最强”OTA升级,覆盖了自动辅助驾驶、全场景语音、音乐座舱、应用生态以及用户用车习惯设置等多个模块,共新增了40多个新功能,并实现了200多项用户体验优化。
而最令人期待的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(公测版)(以下简称NGP)也将向用户开放。NGP,指的是可以基于用户设定的导航路线,实现从A点到B点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。
目前NGP适用车型为具备XPILOT 3.0系统的小鹏P7智尊版以及鹏翼版。
翘首期盼的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终于到来,但留给小鹏兑现诺言的时间并不多了。时间很快来到了3月末,但小鹏P7“广州-北京的高速自动驾驶远征”挑战却迟迟不见行动。就在人们摇头叹息,国外“友商”准备好台词看“笑话”之时,小鹏终于出牌了。
3月19日,距离第一季度结束不到两周时间,小鹏汽车正式兑现承诺。3月19日——3月26日,小鹏P7将使用NGP,完成广州到北京的自动驾驶辅助远征。
厂家对这次的挑战信心十足,行程也从原计划的2000公里增加到3000多公里。在接下来的8天里,小鹏P7将从广州出发,途径汕头、杭州、上海、青岛等地,一路北上到达北京,全程路线行驶超过3675公里,其中使用NGP功能的里程超过3145公里。
这是史上最长距离的自动驾驶辅助量产功能远征活动,买买君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,参加了第一阶段广州到汕头的430km的行程,其中NGP可用里程为380km。
从广州到汕头的行车距离为430km,对普通燃油车来说,430公里不过是一次稀松平常的中短途旅行,但对于小鹏P7来说却意义非凡。
首先续航就是电动车的一大难题,别看市面上那些主流电动车续航动辄500来公里,但那只是理想状态下的续航里程,实际要打上不少折扣,再加之高速行驶和全程开空调的缘故,续航还要再打折扣。
其次,本次的试驾是“小鹏NGP 3,000公里远征挑战”的第一站,NGP能否在在这一战交出满意的成绩,将直接影响到接下来两千多公里的挑战。
先说续航,我们这次体验的车型为2020款后驱长续航智尊版,官方售价25.99万,三元里电池组容量为70.8kWh,NEC续航596公里。
别看现在只是阳春3月,北方很多地方还大雪纷飞,但广州已经开启“火炉”模式,室外温度高达27、8摄氏度。小鹏P7采用了分段式大天窗设计,透过天窗,看着外面的蓝天和一路上含苞待放木棉花,很是享受。但也是因为这个天窗,阳光才得毫无遮挡地射进车内,随着行程的推进,车内温度不断上升。
出门旅行,图得就是一个舒心,所以随车教练将空调温度一降再降,最终设置到了18摄氏度。虽然小鹏P7的NEC续航达到了596公里,即便打一定折扣,理论应付430公里的路程也没有多大问题。但看着如此低的空调温度,想着即将开始的近380公里高速路段,买买君还是对其续航有着一丝担忧。
后来教练的一席话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。据悉,去年10月份,一位小鹏P7车主,专程开了2600公里,从北京到广州,开了2600公里来到广州,一路也没遇到“趴窝”现象。
原来小鹏P7不仅拥有超长且比较真实的续航,而且还有遍布全国的超级充电桩。截止2020年10月30 日,小鹏超级充电桩已经覆盖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等44个城市,不仅充电速度快(31分钟就可以将电池从30%-80%,充电10分钟,可以实现高速120km的续航),而且每辆车每年可享受3000度电的免费充电服务。
就在我们中途休息吃饭的间隙,随着教练已经在附近超充将电充满,当我们晚上到达目的地汕头时,车辆还剩两百多公里的续航。
所以以目前小鹏P7的续航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,应付这种400来公里的中短途出行,绰绰有余。
再来说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,关于它功能的介绍和使用,之前同事已经有过详细介绍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,下面是这次的体验视频。
(视频)
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,小鹏P7顺利完成了“小鹏NGP远征”第一站的挑战,并且交出了满意的答卷。
在380公里的NGP行驶里程中,百公里平均接管次数:0.65,变道成功率:93.45%,进出匝道成功率:83.76%,隧道通过成功率:99.65%。
也就是说,在开启NGP功能的380公里行程中,系统基本能够实现全程L3级自动驾驶,包括超车、变道、巡航、路标识别、限速行驶、进出匝道、紧急避让等,就目前的量产车而言,功能还是很强大。
说到自动驾驶,就不得不提到特斯拉,早在2019年6月,特斯拉就向国内用户推送了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(Navigate on Autopilot),而NOA的出现,也让特斯拉成为了全球第一家具备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车企。
在功能上,小鹏的NGP和特斯拉的NOA基本一致,都能够覆盖自动超车、自动限速调节、自动上下匝道、变道自动紧急避让等使用场景;并且可以较好的实现交通锥识别与避让、大货车规避、夜间超车提醒、故障车辆避让等。
不过两者实现的原理和硬件上略有差别。
在感知硬件层面,特斯拉的NOA主要依靠视觉感知。比如Model 3,其采用了8 颗摄像头+1颗77Ghz毫米波雷达的感知方案(160米的有效距离)、12颗超声波雷达的融合感知方案。
小鹏汽车同样以视觉感知方案为主,但其针对中国路况做了全新的结构设计和安全冗余。比如小鹏P7号称拥有量产车最强自动驾驶硬件:包括14个摄像头,5个毫米波雷达及12个超声波雷达(感知),另外还有着特斯拉不具备的双频高精度GPS,高精度地图定位以及V2X技术。
从实际的体验来看,小鹏P7的NGP对道路的理解能力比Model 3更强一些,对路标识别更加准确,在遇到前车车速较慢时,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,变道的频次也更积极。
另外因为小鹏NGP需在高精地图覆盖的路线上才能开启,而特斯拉NOA就没有相关限制,所以适用范围特斯拉会更广一些,但这有利也有弊。日常通勤的城市路面,路况本来就很复杂,别说机器了,就是意识清晰的驾驶员,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现剐蹭等交通事故,如果在日常的通勤路段也依赖自动驾驶,反而会增加事故的概率。
相对来说,小鹏在安全性方面则会考虑地更多一些,其运用场景主要是长途旅行,是更懂中国道路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。
就在发文前,我们得知小鹏P7已经完成了本次活动最后一站济南——北京的挑战,顺利完成了“小鹏NGP 3,000公里远征挑战”。
至此,小鹏汽车不仅兑现了承诺,而且成为第一个通过量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完成南北3,000公里高速公路穿越的汽车企业。对小鹏汽车,对被扣上“抄袭”帽子、饱受争议的自主品牌,都是一针强心剂。
2021年被称为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元年,在没有先河的自动驾驶领域,以小鹏为代表的中国车企,或真能将国外品牌打得找不着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