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来都有人为新款和老款纠结,连教授也是如此,原因很简单,老款空间不错配置足够降价猛,新款没优惠外观内饰可能一时半会接受不来,若不是太挑剔老款足矣!
是什么让我们对新款有所期盼?因为新款大部分会换平台,比如现款高尔夫7采用MQB平台,而新款高尔夫8则是MQB Evo 平台,潜意识告诉我们,新平台肯定要好一些,但要问具体好在哪,那就不知道了!
正常情况下,新款车型安全性不会比老款有翻天覆地的变化,这是因为行业标准不可能每隔段时间就升级,打个比方,IIHS从十多年前就推出了小角度偏置碰撞,但一直到现在,这个测试标准都没有变!从车企角度讲,它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增加成本,去尝试满足行业内不存在的安全标准。
上述情况到国内就变了,原因很简单,国内最近几年标准变得太快,比如2019年实行了国6,在此之前保险行业协会出资建立了中保研,并且引入了IIHS评价标准。随着行业标准升级,车企被动的做出了改变。
中保研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,新款(换代)相比老款车身强度有明显提高,老款在小角度偏置碰撞中,前立柱、门槛、A柱变形量偏大,而这些问题在新款得以改进。
另一个案例是改款,2019款相比2017款,虽然车身整体造型没有改变,但在侧面碰撞中,B柱的变形更加合理,可以看到2017款B柱上半段变形量大,2019款改进了这个问题,B的变形区域集中在下部。
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,一旦行业标准更新,那么在新标准实施后推出的新款,往往会比老款表现更好。
油耗是用车产生的直接成本,但本质上车企没义务要把车做的越来越省油,因为不同的用户对油耗敏感程度不一样,比如你买辆保时捷,会在意油耗比Q5L高几升么?
但现实是,不管是豪华品牌还是普通品牌,都在想尽办法压缩排量降低油耗。比如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3缸,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主流车型上,再比如以前动辄配3.0L V6 的CLS,现在居然破天荒的推出了1.5T,这可是60万的进口车呀!市场上很多现象让我们感到费解,但请相信一句话,促使车企改变的往往是政策。
按照政策要求,未来的新车油耗只能低不能高,反着来会怎样?答案是罚然后导致利润下降甚至倒闭。前段时间传言奔驰G要推2.0T,网上评价说德国车企太懂中国消费者,实际上4.0T或3.0T成本不见得比2.0T高很多,只是因为奔驰进口车体量大,在“双计分”考核下不得不做出让步。
因为油耗限值步步紧逼,所以越来越多新款会更新动力,于此同时还会降低车身重量,如果是四驱车,可能还会更新四驱技术,比如老奥迪Q5是纯机械全时四驱,新款Q5L变成了电控适时四驱,而新RAV4也延续了这种思路。到头来看,新款油耗比老款的确降低了不少。
一款车上市后,难免会收到一些吐槽,比如年年都有人说某某车隔音不够好,某车底盘不够舒服,某车座椅支撑性不好等等。厂家收到这些反馈后,通常没有下文,因为非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,不可能去召回或升级,毕竟卖车也是一门生意!
这些问题一般会先收集起来,等到库存消化差不多了,就到中期改款再解决。讲几个真实案例,路虎发现神行者之前被吐槽说舒适性不佳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款车隔音不好,而新款发现运动版就把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了。
一年前,教授去试驾传祺GS8,老款的座椅因为太硬经常被用户吐槽,新款就专门对座椅做了优化,这个优化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直接使用软的填充物,而是根据中汽研提供的数据,专门针对亚洲人的体型做了相应改进,于是新款的座椅臀部和腰部支撑大幅提高。当时我半信半疑去对比试了一下,舒适性还真的是进步很明显。
1年1小改,3年一大改,6年一换代,已经是行业潜规则。比较敷衍的小改款一般只会动动外观,诚意的改款会增加配置,预料之外的改款会换动力。
近段时间,改款主要升级主动安全系统,之所以很多车改款配主动安全系统,也是因为相关机构引入了海外的评价标准。改款前,有些车干脆没有主动安全配置,要么就是高配专属,到了新款上,主动安全配置就会下放到中配车型。
燃油车出新款通常是增配不降价,新能源就够狠了,增配还降价,而且一降还是好几万。降价逻辑有市场因素也有成本因素,比如电池成本下降电动车就跟着降,同时以往一些昂贵的配置也因为铺货量提高而降价,比如前面所说的主动安全系统,以前选装需要好几万,现在只要几千块。
如果一款车型销量不错,那么这款车就会一直更新迭代,所以就会更多新款诞生,只要一直等下去,奥拓的配置都可以赶上奥迪,这也印证了等等你就赢了这句话。教授的观点是,如果行业标准没有升级,那么老款倒也是可以考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