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授每周会给大家带来一期近期车闻解析栏目——《新车可还行》,最近的新车到底行不行,和教授一起来看看!
11月中旬,广汽传祺第二代GS4将正式上市,作为一款销量突破百万辆的SUV,其见证了中国品牌SUV崛起的每个阶段,也是广汽传祺进阶一线中国品牌最好的推进剂,但对于GS4的换代,教授有些话想说。
1.市场早已不是那个市场
教授这几年一直都在跟进SUV月度销量,从中很明显看到一个趋势:哈弗H6,长安CS75,传祺GS4这三位最早的“三驾马车”已经不是当年的荣光了。自2016年后,自主SUV的市场形势逐渐向“多强”的方向转变,没有不变的销冠,总有惊喜在后头。
而GS4呢,也从早期的月销3万+到后期的1万左右徘徊。并不是说GS4没有竞争力,而是这个级别都不是省油的灯,再加上消费者“买新不买旧”的想法,这次的换代,很难说重现当年独占鳌头的荣光。
2.GS4的“变与不变”
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,传祺的崛起点是GS4,爆发点是GS8。但现在很少有人记得,传祺还有一款SUV叫GS7,作为一款与GS8高度同质化的产品,可以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——“它是五座”。两个座的差异直接让其被市场忽略。
第二代GS4尺寸:4545x1856x1700mm,轴距:2680mm
第二代GS5尺寸:4695x1885x1700mm,轴距:2710mm
再看看第二代GS4,在1.5T动力与爱信6AT变速箱上,于今年年头上市的GS5高度一致,就算是尺寸,差距都不大。但是GS5,在定位级别和市场优惠的铺排上都比第二代GS4来的更齐全,如何教会消费者做这道“选择题”,广汽传祺确实要花些心思了。
3.科技—如何与众不同?
现在的新出的SUV,要还不强调“科技”,那简直没法看。在第二代GS4上,双12.3英寸大屏,与腾讯共同构建的微信生态都是很大的看点。但是,整合的体系化能力还是弱了一些,以上汽的阿里斑马系统举例,GS4的系统离那种“物联网体验”还有差距。这种差距落在实处,感觉就成了“锦上添花”,并没有为车辆带来颠覆性的科技观感。
上面三点,是教授对于第二代GS4的一点看法,个人是很希望第二代GS4能够接过上一代的百万荣耀再出发,但2019年的车市,已经不是“1+1=2”的故事了。
近段时间有种说法:2019年是中国新能源最后的“舒适区”,因为从2020年开始,会看到众多老牌车企的新能源产品涌现,而即将上市的奥迪e-tron,就属于这批产品中的尖兵。
有人说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上反应慢,但教授觉得e-tron来的时间不算晚,目前国内纯电动市场已经足够激烈。续航和价格的竞争已经达到了新高度,比亚迪、荣威、吉利等整车企业纷纷把NEDC续航推向500km并不断下探价格。而70万以上的纯电市场在特斯拉波澜不惊地独占多年后,传统豪华品牌要下手了。
消费者绝对不会因为你e-tron是首发款就放低标准,e-tron作为奥迪新能源的一种代号,给到指定一款车上,已经可以表现对它的期待。奥迪原有的智能座舱、媒体交互系统MMI的品质感在e-tron里得到充分的保留和体现。95kWh的电池组和综合功率265kW的双电机为其带来了NEDC 500+km的续航和5.7s的零百加速。配备150kW的超高功率充电口,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能兼容不断升级的充电桩功率。e-tron在硬指标上站进了新能源第一梯队。
在e-tron身上,教授看到了一个老牌车企对造车的坚持和创新,它有奥迪标志性的的八边形进气格栅,也有深踩电门激活电动机的“超增压模式”创新。它没有像特斯拉那样用激进的设计去满足激进的消费者。奥迪还是奥迪,它的基本点是一个豪华品牌,在此基础上去增加技术。这种造车理念上的差异,相信未来会与造车新势力产生激烈的碰撞。
“产品弱则品牌弱,品牌弱则产品弱?”——教授给后半句问号,就是觉得仅以销量定高低的中国市场是不是误判了某些品牌的实力,例如雪佛兰。
雪佛兰有望在11月8日雪佛兰品牌之夜上正式公布全新中大型SUV-Blazer(中文名:开拓者)的国产计划,其作为与凯迪拉克XT6/别克昂科旗同平台的产品。尺寸上是绝对的大车。满满的“美国范”。教授先不讨论车的问题,作为通用家族的一员,进入国内定位比别克低了半级,对比美国的如日中天,想想都冤。这么多年下来,中国市场已经熟悉了这种定位,提到雪佛兰,那就是“便宜,用料低半级。”
但从近期中期改款迈锐宝XL,新一代创酷来看,雪佛兰在积极表现自己不同的品牌想法,而不是单纯的廉价,这种面向年轻市场的属性会给雪佛兰不一样的味道。雪佛兰Blazer的定位要高于现在的探界者,其车身尺寸完全向大众途昂看齐,但在售价上或许比丰田汉兰达还便宜。
Blazer能够给雪佛兰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味道,2020年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,给这部分用户一个中大型SUV时尚之选?
近期有消息指出,在中期改款的别克君越上,1.5T将被1.3T三缸替代。教授激动的倒不是带不带的动的问题,而是通用系产品在产品模块通用化的进度上走的真的太快了。
往前推10年,尺寸和排量一定是车型级别划分的决定性因素,但在今日,这两条好像都不太适用,一边是愈演愈烈的消费升级,一边是越收越紧的燃耗限值,车企在中间不断找出路,但市场对产品的认知思维,好像还在10年前那样没变过?
你不认可三缸,我也不认可,但必须得接受,可能这就是燃油机最后的体面了。你喜欢纯电动?反正我不喜欢,如果现实让我没得选,哪怕未来技术突破到就剩一个缸,我也开汽油车。
通用的这一套“通用动力”,归根结底是一致的动力模组打破了车型级别间的划分界限,威朗1.3T,君越也1.3T,这中间10万差价呢。我认可通用系的对三缸机的技术储备,但我觉得这种激进的“统一化”对于目前的中国汽车消费观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有难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