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事汽车媒体之后,有两个问题是我回答最多的,一是“XX车你能拿到折扣吗?”,二是“我有XX万,买什么车好?”鉴于我身边大部分是刚毕业不久的朋友,所以大家的购车预算并不宽裕。
“10万块买什么车?”“咬咬牙买思域吧”;“15万买什么车啊?”“还用想?肯定思域啊!”。在这个价位中,思域是我推荐最多的车型。买车有个现象,对于十来万出头的车型,我们往往尤其关注它的实用性、性价比,货比三家,纠结百日,才能做下决定。而那些过百万售价的豪车,往往我们并不需要那般清楚它为何卖贵?
15万的车,我们需要它拥有不错的颜值、可靠的三大件、先进的配置、满足日常使用的空间,动力不能差,最好还能带点小个性。没错,要求很苛刻,但是市场上也不乏思域、昂科塞拉这类出色的车型。而除此之外,还有其他选择吗?
这个月至少三个朋友问过我,名爵6这台车值不值得买?6秒破百,真的那么厉害?既然大家想知道,我就来试它一下吧~这次,我把自己拟定成一个购车用户的身份,看看这台车能否改变,我认为“这个级别的王者是思域”的看法。
买车先看品牌,并不是势利眼。很多人喜欢一个品牌,实际上是代表认可它的出品,而品牌往往也决定了它们产品的返修率、保值率等实际因素。
提到MG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幕,国产雷剧,只手遮天的大集团太子爷,看到一台MG 3SW喊出那句“太完美!太适合我了!”无疑让这个品牌沾上一股土味。
但MG确实是来自英国的品牌,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24年,当年靠生产敞蓬小跑车起家。如果说福特让更多普通人拥有了汽车,那MG就是让更多普通人开上了敞篷跑车。先后经历破产、易主,到2007年被上汽所收购。至少可以肯定,在这个品牌的血液当中流淌着运动基因。
从外形来说,名爵6相比以往的产品更符合大众审美,也跟之前那台令人惊艳的,E-motion概念车具有一定相似度。
车尾同样采用上代MG6那种溜背设计,观感上也不错。只是,我总感觉这台车的设计不够坚决,既想传承上代车型的细节,又希望把一切时下流行的元素都融汇进去,结果并无法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。
车内设计同样有这个毛病,碳纤维、镀铬的确是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元素,大家都知道要用,谁能用好,就是考验设计师功力的部分了。用料很有诚意,做工也没有其他英国车型粗枝大叶的感觉,唯独是很多设计过于刻意。
确实比思域快?
百公里跑出6.61秒的是名爵6手动性能版,而我这次体验的是自动版车型。搭载的是同一台1.5T发动机,缸内直喷、可变式汽油泵、可变正时气门等技术的应用,让它拥有169Ps马力,足以跟“地球梦”掰掰手腕,匹配的是7速双离合变速器。
加速感受,的确跟思域非常接近,令我意外的是这个双离合的调校很成熟。D档模式下,整个变速箱的逻辑以平顺为主,过于激烈的油门动作都会被它刻意化解。挂入S档后会有较大的性格变化,降挡更加积极,而且相比起CVT平平无奇的感觉,双离合变速箱始终更有乐趣。
虽然马力不如思域,但是扭矩上却更胜一筹,名爵6很有诚意的是,全系标配XDS弯道动态系统,搭配普利司通T005 18寸轮胎。在弯道中扭矩能得到很好的发挥,扭力转向情况也比起思域有明显的改善。只是车身对于侧倾的抑制实在一般,始终无法给你提供太多信心。
底盘并不松散,对路面的过滤也算合格,应对一些连续的细碎震动,这个底盘还是有点手忙脚乱的感觉。转向始终保持一个很线性的回重力,相比思域的感觉更有高级感。
试完这台车,这台车还是没有给我太多吸引力。外型上,我更喜欢思域低矮的车身,何况思域深受改装厂商的宠爱,后期可玩性也更高。现实层面来说,保值率比不上本田,耐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但我也意识到名爵的这套造车理念,恰恰是最适应中国市场的。所谓的“运动”更多只是一种心里暗示,只要通过外形等设计产生一种联想就好。底盘动力向舒适性妥协,被更多人所接受。我更高兴的反而是在它的身上,感受到名爵开始认真的造车态度。MG品牌的潜力,蓄势待发。